了解院团

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
主要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剧的研究与保护,承担培养瓯剧艺术传承人的任务,组织开展瓯剧展演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。
  •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戏曲专业院团和地方戏曲发展的指示精神,制订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和瓯剧的长期发展规划、年度工作计划等。

  • 整理、抢救瓯剧史料、实物遗存和传统经典剧目,研究瓯剧音乐、唱腔、念白等艺术规律和特点,保护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• 创作、改编、移植、复排瓯剧新编剧目和传统剧目,生产舞台艺术精品。

  • 培养瓯剧各类人才,培育瓯剧后备力量。

  • 组织展演展示活动,宣传推广瓯剧,创造良好的传承发展瓯剧的社会氛围,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。

  • 提高瓯剧的区域影响力和创新能力。

  • 按照专业戏剧院团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。

  • 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。

大事记
   
  • 2008
  • 2007
  • 2006
  • 2002
  • 2000
  • 1999
  • 1997
  • 1992
  • 1988
  • 1986
  • 1983
  • 1981
  • 1980
  • 1979
  • 1975
  • 1966
  • 1965
  • 1964
  • 1961
  • 1960
  • 1959

瓯剧被国务院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近数年来,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先后出版了《瓯剧史》、《瓯剧艺术概论》、《南戏故里乡土文化散论》等专著,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。


2007年,瓯剧《洗心记》,第一次获省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。


瓯剧浙江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瓯剧建国后首次以整本大戏《杀狗记》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,并获铜奖。

南戏-瓯剧【杀狗记】.jpg


瓯剧团赴我国台湾省访问演出。

2002年至2004年间,瓯剧《水牢》,《装疯》,获中国剧协国际小戏展演大奖。


日本国两位专家教授(通过省外办)专程至温州,调研瓯剧古老戏剧艺术。其后,北京、广东等院团和艺术院校,频频调研瓯剧艺术。

在“温州南戏国际研讨会”上,向与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展演瓯剧《杀狗记》,获盛赞。

 


1999年,瓯刷《高机与吴三春》3集戏曲电视片,获第19届全国电视“飞天奖”。

瓯剧《酒楼杀场》获国家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。

在福建泉州参加全国“天下第一团”演出瓯剧《酒楼杀场》,获全国文化部艺术局优秀剧目奖。

瓯剧团赴荷兰、西班牙、法国等西欧五国访问演出。



1988年12月30日,浙江省文化厅颁发全民所有制剧团首次考评定级名单,温州市瓯剧团评定为“省一级剧团”。


1986年7月7日,中国新闻社电影声像部来温州拍摄《阳河摘印》、《酒楼杀场》、《借扇》、《高机与吴三春/绣楼定情》和《凤冠记/一讼》五个瓯剧折子戏,并向海外发行(赠)。

1983年9月18日,应旅荷华侨总会邀请,市瓯剧团选派章世杰、朱秋霞、王奋扬、冯彩秋、孙余光、徐朝门、孙青松、等演(奏)员组成中国文化代表团,由国务院侨办派员领队,赴荷兰参加中国国庆活动和慰问旅荷侨胞,演出瓯剧折子戏《断桥》、《浮缸》、《借扇》、《双下山》。后又应旅法华侨总会“截留”,经外交部同意,在巴黎进行慰问和售票演出活动。


1981年12月9日,浙江省举办现代剧调演。瓯剧《血染青山》参加演出,并获优秀演出奖。


1980年11月30日。剧作家曹禺和夫人、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来温参观访问,观看压剧《吕布与貂蝉》并给于高度赞扬。次日,专题听瓯剧传统汇报。


1979年11月,全国第四次“文代会”在北京召开。陈茶花同志再次参加大会。



1975年在杭州曾为毛泽东主席做过电视直播演出。


 1966年至1978年“文革”期间,瓯剧团移植了大量的样板戏和创作现代戏,其剧目有《红梅赞》、《芦荡火种》、《杜鹃山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年青一代》、《月上柳梢头》、《碧海月圆时》、《紫曲河畔》、《千万不要忘记》、《彩虹》等。

1965年2月2日,瓯剧团现代戏《东海小哨兵》(原名《红领巾))参加华东区汇演。获极大成功。受到华东局领导陈丕显、曹狄秋、魏文伯等盛赞、接见


1964年5月15日,郭沫若同志来温州视察期间,观看了温州瓯剧团上演的《高机与吴三春》。 

1961年,温州瓯剧团带《高机与吴三春》、《钟离娘娘》、《昆山县令》赴上海演出,并灌制唱片,获好评。

1960年7月、全国第2次“文代会”在北京召开。陈茶花同志参加大会,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。

1959年10月1日,温州乱弹剧种改称瓯刷,原温州乱弹剧团改称温州瓯剧团。 


瓯剧传承
院团荣誉